适度的“摆烂”,真的会让一个人更努力吗? 近年来,“摆烂”成了社交媒体上,年轻人们时常挂在嘴边的热词。“摆烂”(goblin mode)更是被作为年度热词收录进牛津词典。 “事已至此,先摆烂吧” “今天说什么我都要开摆了” “遇到困难,摆大烂” 花样繁多的“摆烂”方式和相关创作反应出当代年轻人越发“丰富多彩”的“精神状态”。 "摆烂"原意是指NBA球队故意输掉比赛以获得较低的排名,从而在下个赛季的选秀中获得更高顺位的选秀权。在互联网上,"摆烂"往往被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态度或行为。 无声抗议:个体在工作中故意不认真工作,以表达对现状的不满或抗议,即一种“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消极怠工:个体可能故意表现出自己能力不足,以默默地逃避责任。 放弃努力:面对困难或挑战时,或者在遭受挫折或失败后,个体感到自己没有能力或者缺乏支持,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于是选择放弃努力,不再尝试改善现状。 自我设限:有时人们也会用"摆烂"来自我设限,表达自己在某方面搞砸了,或者认为自己可能会搞砸,不如直接表明自己能力不足。 "摆烂",被看作是一种消极的态度或行为,它可能代表个体选择放弃错失改进和发展的机会。相比于“躺平”,“摆烂”似乎是一种更积极主动去选择坏结果的行为。因此,许多人对“摆烂”口诛笔伐,然而,“摆烂”真的“十恶不赦”吗? 事实上,“摆烂”或许真有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减少压力:“摆烂”可能意味着自我减压,减少自己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从而获得情绪和心理放松。 避免失败:面对困难的任务,个体可能会选择“摆烂”,以避免在失败时可能的尴尬或批评。 韬光养晦:有时候,摆烂可能是一种等待时机的策略,当条件更有利时再全力以赴 正如“摆烂”的原意是指NBA球队的战术策略,大多数人说的“摆烂”也往往是以退为进。许多年轻人的“摆烂”更是“空口无凭”:我说了≠我摆了。甚至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努力工作和学习的年轻人,越喊着“我要摆烂”,然后继续埋头苦干。 也许,适时地高呼几声“我要摆烂”,更有助于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减少压力,调整情绪,放松心态,待准备好之后重新出发。 正所谓,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一时的后退,并不代表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重新出发。 王鹭, & 陈志勇. (2022). 社交媒体"摆烂"亚文化的价值流变,行为逻辑与调适政策. 中国青年研究(11), 13-21. 林峰. (2023). "摆烂文化"的意识形态症结与治理.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40(3), 142-149. 李东坡, & 尚德琛. (2024). "摆烂"热词背后青年群体消极社会心态问题研究. 甘肃理论学刊(1). Knight, L. (2022). ‘Goblin Mode’. New Oxford Word of the Year Speaks to the Times. The Guard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