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分得清抑郁和焦虑了:探寻内心孤独与担忧的差异

这下分得清抑郁和焦虑了:探寻内心孤独与担忧的差异

美国作家霍尔顿·卡夫曼曾说过:“抑郁是一种内在的孤独,它让你感觉孤独而无助。” 同时,美国心理学家卡尔·拉杜尔夫·罗杰斯曾说过:“焦虑是当你在某个地方,想要去另一个地方时的感觉。”

 

这下分得清抑郁和焦虑了:探寻内心孤独与担忧的差异

 

焦虑和抑郁是人类常见的情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感受过。比如,会对未来感到非常担忧,担心各种不好的事发生;感到前途渺茫,悲观看待人生;对周围的人或事不感兴趣,没有兴致;反复洗手,担心洗不干净;关门后经常担心门没关或者窗户没关;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经常犯低级错误;离不开手机,长时间沉溺于手机的时间……

许多抑郁焦虑的表现就在我们身边,但很多人分不清楚这两种情绪的区别,抑郁和焦虑是两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尽管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将通过对比抑郁和焦虑的特点,来探讨它们的异同。

这下分得清抑郁和焦虑了:探寻内心孤独与担忧的差异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的定义,抑郁症(Depression)的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情绪低落和兴趣丧失;而焦虑症(Anxiety)的主要特征是过度担心和紧张。

1. 主要症状不同
抑郁主要症状包括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消极思维、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缺乏快乐感,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以及可能出现自杀念头。

 

焦虑的主要症状包括过度担心和紧张,不安、易怒、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问题以及身体上的不适感。

 

2. 注重的生活重心不同
有抑郁情绪的常常注重过去的生活。对于过往的人,已经发生的事,丢失或者损坏的东西有负面感受,比如失恋、失业、丢东西,投资失败等,进而出现连锁的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

 

焦虑往往担忧未来,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害怕或者恐惧。比如对将要发生事情的结果担忧;对于考试或者比赛的成绩担心;对于将要参加的活动很紧张,担心自己的表现或者讲话等等。

 

3. 内心感受不同
抑郁的感受是无助、无力,甚至自责;而焦虑的感受是担忧、焦急、激动、甚至奔溃。

 

4. 外在身体状态不同
身体症状理论认为,抑郁和焦虑可能通过影响身体机能和生理反应来产生不同的症状。抑郁因为“状态低迷”,可能导致身体上的能量不足和兴趣丧失,比如身体上的疲劳、睡眠障碍、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早醒、性欲减退等。

 

焦虑因为担心、紧张和不安,可能导致身体上的激活和紧张,比如各种身体上的不适感,胸闷、心悸、肌肉紧张。多汗、呼吸困难、尿频、头痛等。

 

5. 持续时长不同
持续性理论认为,抑郁和焦虑的持续时间可能与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心理弹性有关。抑郁可能是一种较长期的情绪调节困难,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而焦虑既可能是一种对短期威胁的过度担忧,也可能是长期的,取决于个体的情况。

 

6、睡眠状态不同
抑郁焦虑都会有睡眠困难,但侧重点略有不同。抑郁者则更容易早醒,比如,凌晨两三点醒过来后,就再也无法入睡。

 

而焦虑者更多遇到的是入睡困难,躺在床上睡不着,甚至市面。

 

7. 情绪调节系统功能不同
情绪调节理论认为,抑郁和焦虑可能与情绪调节系统的不同功能有关。2007年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首度揭示了强迫、焦虑和压抑的生理机制,指出“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出现信息传导不畅是产生焦虑、压抑、强迫的病理原因。

 

《自然医学》的研究指出,抑郁主要涉及情绪下降和缺乏兴趣,可能与大脑中情绪调节回路的异常有关。而焦虑主要涉及威胁感知和情绪激活,可能与大脑中威胁感知和情绪调节回路的异常有关。

 

8. 对解决问题的态度不同
抑郁症状明显或者严重的人,伴随着信心的缺失,会逐渐失去对自身状态的正确认识和判断,不愿意主动和家人沟通问题,更不愿意对外求助。

 

焦虑者相反,总是会过分担心自己的状况,症状越严重,就越会主动寻找多种解决途径。

 

这下分得清抑郁和焦虑了:探寻内心孤独与担忧的差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3.4亿人患有抑郁症,而约有2.8亿人患有焦虑症。

抑郁和焦虑都是常见的情绪健康问题,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许多人。尽管焦虑和抑郁有诸多差异,但现实中它们常常同时出现。根据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共病率很高,大约有50%的抑郁症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

 

如此高的共病性,可能是抑郁和焦虑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相似的风险因素。遗传、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可能对抑郁和焦虑的发生起到作用。根据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抑郁和焦虑与神经递质不平衡有关,二者都与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异常水平相关。

 

上述的探讨对于我们认知抑郁焦虑,特别是有受相关问题困扰的家人和朋友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我们能更好更恰当地了解他们所处的状况,理解他们的难处,为大家更好地相处提供借鉴。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经历和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对于确切的解决方式和建议,最好向专业机构咨询。